造梦西游3顽石金刚属性是什么(造梦西游3顽石金刚属性加点)

当内地票房为《前任3》通往20亿的票房之路而欣喜若狂时,大洋彼岸以及整个电影界正在为一部奇怪的电影而疯狂,它就是——

《三块广告牌》!

造梦西游3顽石金刚属性是什么(造梦西游3顽石金刚属性加点)

在近日的奥斯卡热身仪式,金球奖上,《三块广告牌》已经拿下最佳影片,影后,男配和剧本奖。

胖哥猜测,奥斯卡最佳剧本已经被《三块广告牌》提前预定,影后胜算很大,但最佳影片实在不愿意给这样的影片。

不是《三块广告牌》不够好,而是太过真实,有点违背电影造梦的本质,而且主题阴暗、暴力,让人心悸。

豆瓣8.7,烂番茄94%,几乎登上了所有影评杂志的年度十佳,没有人质疑该片在电影性上成功,但它映照真实的方式,的确让人太为不适。

因为它打破了太多传统电影的套路和形式,剧情走向跳出了普通观众的观影期待,情绪共鸣短暂但勇猛。

克制,隐忍,静水深流,一剑封喉。

《三块广告牌》有着明显的黑色电影元素,世界变化了,错的是人,“好人难寻”。

同时,影片又有着令人暗自发笑的英式喜剧,那种在《两杆大烟枪》中,靠着机缘巧合而引发的“命中注定”般的意外幽默。

这归功于影片导演马丁·麦克唐纳。

由于马丁的父母是爱尔兰人,所以他的作品中常出现爱尔兰式的民俗雅韵,并以将黑色幽默和英式喜剧同时注入了自己的影片里。

他绝对是英国电影界的一位鬼才,有爱尔兰版昆汀·塔伦迪诺称号。

话痨泛滥、突如其来的暴力是两位导演共同的特征。

私以为,两人都有着不同于一般导演的幽默感。

那种在台词中不断变奏的幽默时刻被暴力围绕,原以为是两位人物的嬉皮斗嘴,结果下一秒就是脱口而出的威胁和极致暴力的冲天而降。

猜不透剧情的走向,在马丁的两部高分作品《杀手没有假期》和《七个神经病》中已经显露无疑。

《三块广告牌》的好,同样体现在,

故事结构的紧密性;

剧情推进的偶然性;

人物弧光的逻辑性。

《三块广告牌》如果那些奥斯卡最佳剧本奖绝对实至名归,故事的激励事件就是这样的匪夷所思,几乎立刻宣告了剧情的加速态势,故事鸿沟在短短几分钟剧情内就轰然撕裂形成。

女主角米尔德丽德在一条乡镇公路上租下了三块广告牌,因为远离高速路,这三块广告牌废弃了很久。

米尔德丽德租下广告牌的意愿就让出租人很不解,而她的广告内容更是震惊了整个小镇,应发了媒体的狂热。

强奸致死。

依然没有逮捕到凶手?

在干什么,威洛比警长?

血红的背景色,醒目的几个单词,扣问着整个警察系统和社会组织。

米尔德丽德的女儿在几个月前外出时被侵犯致死,可至今凶手依然逍遥法外,警察连半个影子都没逮到。

荒废的广告牌显然戳中了米尔德丽德的悲伤流血不止的心,那些被遗忘的广告牌就是她逐渐淡出人们视野的女儿的符号性变体。

三块广告牌首先针对的就是当地的警察系统。

警长威洛比首当其冲。

原以为人们会开始指责警察,但意外的是威洛比是当地出了名的老好人,工作勤勤恳恳,家庭美满。

而且他最近患上了癌症,所有人都知道,看出他多么受人尊敬。

威洛比是带着面具的伪善之人吗?

他花费了几个月调查案件,就差去验全镇,甚至全国所有男性的DNA了,他告诉米尔德丽德这是违法的,不和情理的,广告牌对他是不公的。

他委曲求全的说,“我患了癌症,一个月可活了。”

米尔德丽德却冷酷回敬,“那你为什么要在这里浪费时间”。

剧情开始进入魔幻现实主义时刻,连当地的牙医都因为开不惯米尔德丽德的行为,准备在手术台上暗算他,结果被强硬的米尔德丽德反咬一口。

大半个社会体系,都对米尔德丽德保有敌意,这个受害人一下子被孤立起来,且越发显现出了加害者的模样。

好人变成了坏人?!

错!

《三块广告牌》最反叙事的地方就是,片中完全没有所谓的对和错,好与坏,在私欲下,人人都是天使和恶魔的合体。

米尔德丽德渐渐成为了整个警察体系和社会组织的对立面。

影片结构用米尔德丽德贯穿全片,

两位对手人物分别负责了影片的中间两幕,

警探威洛比负责了整个戏的前半部分,

而有暴力倾向的警员狄克森则负责了后半部分。

故事反转不断,层层推进,每一个转折,那个衔接幕与幕之间的戏剧性钩子实在迷人万分,令人完全意想不到。

你可以将广告牌的树立,被烧,重新翻新作为几幕的交接;

你也可以将主角对手的转变,以威洛比、狄克森的分别介入作为衔接点。

对于此,胖哥更倾向于将人物作为剧情的变奏的信号,因为《三块广告牌》的人物丰满到快要沸腾而出,人物孤光转折靓丽到让人感同身受。

先说女主角米尔德丽德,这个受害者,顽石一块,喜欢用暴力回敬一切,反咬牙医不说,怒怼神父的一席台词简直就是赤裸裸的信仰垮塌。

还有怒怼儿子的同学,怒怼前夫,怒怼神父,甚至火烧警察局!

但这个表面坚韧的女人依然有着内心柔软深处,女儿是她心中永远的痛,她们两人最后一面的争吵,那句组织变成了现实,这让她内心愧疚不已。

当她怒怼威洛比时,全片神奇的一幕出现了,这是整部影片的类型范式的一个缩影。

威洛比正在向她解释案件以及人情世故,米尔德丽德冷面相对,突然患上了癌症的威洛比说着说着口吐鲜血,血喷溅到了她的脸上。

威洛比非常尴尬,内疚,连连道歉。

米尔德丽德一改强硬,突然柔软下来,如挚友一般劝慰威洛比,没关系,没事儿。

这一幕将两人的性格表现的细腻委婉,让人看到了两人最真实、复杂的一面。

硬汉警长也有柔弱的片刻;

铁血母亲也有似水柔情的闪光。

下一幕的逻辑推导,人物行为动机被这一幕完全夯实。

你看到了威洛比伪装着幸福和家人度过了最快乐的一天,然后选择了饮弹自尽,他连死后都愿意给家人添加负担,留下了绝笔信,带上了头套,防止脑浆四溅,吓坏家人。

头套上写下:让警察来处理。

这一幕的情绪流动如内力深厚的高手一掌击中了你的胸口,非死即伤。

威洛比有着抛砖引玉的功能性作用,他还给好友,警察狄克森留下了遗书。

剧情自然而然进入到了狄克森和米尔德丽德的主角——对手冲突中。

可以说,狄克森的人物弧光是剧情最后走向高潮的关键一环。

这个有着种族歧视,暴力倾向,情绪不稳定,情商极低的警察逐渐放下了内心的自我,开始着眼案件真相,抛弃了成见,甚至牺牲了自我。

他让人从讨厌到心疼,和米尔德丽德有着完全对照的人物走势。

狄克森和米尔德丽德始终对立,而威洛比保持中间态,三位人物如三块广告牌一般,组成了全片最稳定的“三角”结构。

狄克森最终与米尔德丽德握手言和,并且朝着相同的目标进发,全片的主题在这一刻悄然闭合,让人有点不是滋味。

《三块广告牌》故事完美展现了麦克多蒙德惊人的表演天赋,同时伍迪·哈里森和山姆·洛克威尔等角色也相当丰满,令人感叹的是就连影片的几个小角色都堪称完美。

爱慕米尔德丽德的矮人;

米尔德丽德和18岁少女厮混的前夫;

那位出租给米尔德丽德广告牌的商人;

他们一开始都遭受了对抗、陷入低落,可最终都选择握手言和,重振人生。

这种人物弧光的转变在精密的故事结构和戏剧性冲突中完全符合逻辑,看似偶然,其实是他们唯一的选择,因为性格决定了他们必然做出这样“命中注定”的选择。

在故事和人物上,《三块广告牌》都做出了教科书般的学院派呈现,可胖哥不太能接受影片的道德前提,

以前,大多黑色幽默电影都感叹世道变了,城市堕落了,人被欲望控制了,如《老无所依》,科恩兄弟的大多影片。

无力感是这类型影片最突出的主题。

《三块广告牌》却在无力感上进行了延伸,虽然影片中反复提及暴力和愤怒只会引来更多的暴力,但影片在开放式结局中,似乎认同了暴力和愤怒。

在全片里,

好人难寻,

亲人,朋友,警察系统,社会组织、宗教,从内到外逐一背叛和抛弃了人物。

精神全面垮塌的主角们,最后虽然握手言和,妥协退让,但完成正义的方法却是带上猎枪,驾驶汽车,千里追凶,独自裁决。

一个是失去了女儿的母亲,

一个是失去了警察身份的儿子。

这样的主题太过灰暗,冷血无情。

《三块广告牌》是优秀的,但看完后,很难有拔云见日的暖意,只有愁云满布的阴暗。

三块广告牌,广而告之的,更多的是人性的阴暗面。

据说,《三块广告牌》已经通过审查,会登陆内地院线,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THE END